一、儿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成立于建院初期,1926年建立独立的儿科病房,1929年在国内率先成立小儿科学教室(儿科教研室),按西方现代儿科模式开展儿科医教研工作,1946年1月开始实行24小时住院医师制度及规范的医师培训制度,从而成为我国最早建立起来的现代儿科之一。经过几代人的探索、建设,目前已成为基础扎实、梯队健全、技术力量雄厚、医教研全面发展的学科。儿科是国家首批建立的博士点(1981年)和博士后流动站(1992年)、“211工程”重点学科的组成部分(2001年),连续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1989年, 2001年, 2007年),是国家级继续教育基地(2003年)、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基地(2005年)及儿科遗传性疾病分子诊断与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014年)。2010年儿科重症专业获批卫生部儿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010年批准儿科肾脏专业为中国首个国际儿科肾脏病学会培训中心,2016年评为北京市危重症新生儿抢救指定医院(转会诊中心),2017年成为北京市儿科远程会诊中心,2017年获批中华护理学会儿科专科护士培训基地。2018年成为第二批北京市级妇幼保健专科(儿童营养专科)示范单位。2019年获批中国脊髓性肌萎缩症诊治中心联盟牵头单位之一,中国儿童心血管专科联盟、中国儿童晕厥中心、北京市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机构及诊断机构。2019年评为第一批全国儿童血液病定点医院和全国儿童实体肿瘤诊疗协作组北京协作组牵头单位。
相关专业组:儿科神经专业组、儿科肾脏专业组、儿科心血管专业组、新生儿专业组、儿科血液/肿瘤专业组、儿科重症专业组、儿科遗传专业组、儿科呼吸专业组、儿科健康发展中心、儿科临床药理专业。
二、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喉科创立于1920年,经过近100年的发展建设,拥有了一支强大的教学队伍,也逐步成为了学科带头人的培训基地。本科室业务涵盖耳科学、鼻科学、咽喉科学、头颈肿瘤科学及听力学等专业学科,并以头颈肿瘤的规范化治疗为主要特色,在北京乃至全国都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
目前共有42张病床,平均年门诊量8万人次,急诊量1.5万人次,收治病人数2000例,手术量1800例左右。耳鼻喉科现编中级以上师资18人,其中副高职以上11人,博士导师3人,硕士导师5人。其中肖水芳主任任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嗓音学组组长。王全桂教授任全国住培基地评审专家、北京市住培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耳鼻咽喉教学委员会委员。刘玉和教授任中华医学会听力学组副组长。
自2002年开始,每年招收来自全国各地的访问学者1~3名,共计培养学科骨干30余名。王全桂主任在2017年荣获“北京大学医学部国内访问学者优秀指导教师”。
自建科以来,我科在喉外伤、喉狭窄、喉癌的临床与基础生物学特性、过敏性鼻炎的诊治、头颈肿瘤的微创治疗、梅尼埃病的发病机理、遗传性聋的相关基因研究、人工耳蜗植入、新生儿听力筛查等诸多领域进行了深入探索。目前二级学科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耳科学:人工耳蜗植入、耳内镜手术、咽鼓管球囊扩张手术、耳硬化症治疗、眩晕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鼻科学:过敏性鼻炎的免疫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综合治疗、鼻内镜前颅底及侧颅底手术。
咽喉科学:咽喉恶性肿瘤的微创治疗(激光、射频)、头颈肿瘤的的综合治疗以及腔镜下甲状腺肿瘤、腮腺及颌下腺肿瘤的治疗。
既往成绩: “北京大学医学部教学优秀管理奖”、 “北京市教委高校教学改革成果二等奖”、“北京大学教学改革成果一等奖”,历年北京市住培专业基地审查,排名前五。
三、风湿免疫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成立于2007年5月,专业负责人为张卓莉教授。张卓莉教授目前担任中华医学会风湿免疫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北京医学会风湿免疫分会副主任委员等重要学术职务。全科26人,其中临床医师14人,正高3人,副高5人,博士生导师1人。在科室成立的13年时间里,门诊人数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科室拥有独立病房(目前床位数30)、输液室、肌骨超声室等。2010年在全国率先开展了肌肉骨骼超声在风湿领域的应用工作,成为风湿免疫科的特色之一。每年举办肌骨超声培训班两次,至今已经举办33次,先后培养学员上千名,为全国风湿免疫专业医生的肌骨超声培训做出了重要贡献。风湿免疫科主持了30余项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包括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重大研究项目、科技部973子课题等,发表文章300余篇。在近6年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名榜中北大医院风湿免疫科在全国均名列前茅。
四、妇产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始建于1946年,由我国 “围产医学之母”严仁英教授等老一辈专家创建。目前共有主任医师17人,副主任医师19人,主治医师26人。各专业学组有:妇科肿瘤学组、妇科内分泌学组、妇科泌尿学组、妇科腔镜学组、生殖遗传中心、计划生育学组、妇科感染性疾病学组、外因病学组、更年期学组、妊娠期糖尿病学组、妊娠期高血压病学组、胎儿医学学组、胎盘植入学组、早产学组、妇儿保健中心等,各学科全面发展。
教育相关基地: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专业师资培训基地;世界糖尿病基金会指定妊娠合并糖尿病规范化培训中心;卫计委四级妇科内镜培训中心;北京市产科技能孕产妇救治培训考核基地;医促会妇产科分会盆底教学基地等。
妇产科诚挚邀请各位访问学者来我科学习交流。
五、骨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骨科成立于1947年,为中国最早建立的骨科专科之一。目前设置四个专业组:脊柱外科、关节外科、骨肿瘤外科、创伤外科。
现有高级职称专家20人,中级职称者1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人,为北京大学博士学位授予点,国家211 工程重点学科。拥有3个国际标准的现代化病房,开放床位百余张,配备骨科专用的超净层流手术室、术中导航系统、神经电生理监测仪、C型臂透视机、椎间孔镜、关节镜和骨动力系统等先进的手术配套设施。
脊柱专业组以治疗传统的脊柱退行性疾病为核心,发展脊柱微创和脊柱畸形等特色领域研究,是全国较早开展脊柱畸形矫形手术的科室之一,目前年脊柱畸形矫形手术约150例,位居全国前列。关节外科是国内最早开展人工关节置换术的科室之一,已成功完成数千例关节置换手术,特别对关节翻修手术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骨软骨代谢、骨软骨组织工程和人工关节假体自身抗菌的研究方面取得多项成果。骨肿瘤学组成功完成了脊柱、骶骨、骨盆等复杂部位肿瘤的手术治疗、广泛开展四肢骨肿瘤的保肢治疗、脊柱转移瘤的微创治疗等工作。
六、核医学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核医学科是我国最早建立的一批核医学科,成立于1958年,是教育部“核技术应用”重点学科、国家临床放射性药物研究基地、全国核医学教材主编单位、首批国家及北京市住院医师规培示范基地、北京市规培基地标准及培训细则起草及修订单位、北京市唯一考核基地、博士、硕士培养单位及博士后流动站。科室不仅拥有PET/CT、SPECT/CT、SPECT、运动试验车、锝气肺通气仪、甲功仪、全自动放免测定仪等全套临床设备,还具有第IV类放射性药品使用许可证、放药、放化、小动物PET等科研实验条件。临床开展核素显像(包括正电子显像和单光子显像)检查40余项、甲状腺功能测定、放免测定项目10余项,年检查患者上万人次。核医学专业门诊开展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功能自主性甲状腺瘤、分化型甲状腺癌、骨转移瘤的核素治疗工作,并进行核医学影像分析及会诊。检查项目齐全、诊疗病种丰富,年门诊量近5000人次。承担8年制、研究生、本科室、进修生、规培生等教学,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经验丰富。拥有全国优秀专业基地主任、北京市优秀指导教师。培训体系完善、教学活动丰富多彩且富有特色,基地多次获得住培考核优秀奖。2001年至今已培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43人,北京大学医学部“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临床研究生、八年制医学生126人,已完成规培的核医学专业学员考核通过率100%,多名学员获得优秀住院医称号。科室还承担多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和省部级课题,临床科研方向包括核医学临床大数据建设及相关临床问题研究、分子影像组学及人工智能研究、分子影像药物化学的研究与临床转化。出版教材和专著多部,多次获得医院先进科室及医疗、科研和教学先进奖。
七、呼吸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内科是由我国著名的呼吸病事业奠基人-穆魁津教授创建于上世纪40年代,为国内最早设立的呼吸专业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严谨务实的学科文化。通过近60年的发展,科室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目前拥有床位60张,下设普通呼吸病房和15张床位的呼吸重症监护病房、呼吸病研究室、肺功能室、呼吸实验室、气管镜室、睡眠呼吸病监测室。每年收治大量来自北京及全国各地的疑难重症患者。特别在介入呼吸病学、肺间质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睡眠呼吸疾病、肺部肿瘤、肺部感染等疾病的诊断治疗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已成为我国呼吸病诊断、治疗和医学研究的主要基地之一。
八、检验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检验科始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探索、建设和发展,已成为专业基础扎实、人才梯队合理、技术力量雄厚、医教研全面发展的综合性医学实验室。检验科作为国家临床检验诊断学硕士博士培养点,先后拥有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6人,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70多名。同时,检验科是北京大学医学部检验学系参与单位、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研究生阶段考核组长单位、临床检验诊断学专科医师培训牵头单位、国家及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国家卫健委能理解建设中心和继续教育中心检验医学进修与培训基地。科室建立并实施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2008年通过ISO15189医学实验室认可,2016年通过美国CAP实验室认可。现有血液体液学、临床生物化学、临床免疫学、临床微生物学以及临床分子诊断学等5个亚专业,共开展检验项目约400余项。在几代人不懈努力和辛勤耕耘下,形成了数个优势研究方向:血液肿瘤的实验诊断(MICM)、血栓与止血检验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肾损伤生物标志物筛选及临床应用、泌尿系统肿瘤液体活检的应用研究等,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率先在国内开展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和尿液有形成分检验诊断报告,引领行业发展趋势。此外,自身免疫病实验诊断、变态反应病实验诊断、院内感染监测及其耐药菌耐药机制研究等也具有很强的专业特色和较高的临床诊断水平。
九、介入血管外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介入血管外科是国内首家集腔内血管介入和血管开放手术治疗各种血管疾病和肿瘤介入治疗为一体的临床科室,主要收治各种血管性疾病和肿瘤性疾病患者。目前在国内外先进的代表性技术主要有:颈动脉狭窄的开放手术治疗和支架置入术;肾动脉狭窄支架成型术;周围动脉闭塞和糖尿病足的开放搭桥手术和支架置入术;血液透析通路的建立和维护;急性肠系膜缺血的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各种微创手术治疗;主动脉瘤的开放和腔内手术治疗;门脉高压以及全身多器官出血性疾病的动脉栓塞治疗;肝癌和其他恶性肿瘤的导管栓塞与射频等介入微创综合治疗等等。科室现有医师18人,其中博士学位15人,硕士学位2人;正高级职称3人,副高级职称5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3人。科室为国家重点专科,是国家继续教育规范化培训基地。
十、老年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老年内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室,2014年首批获得卫计委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科室设有门诊和住院病区,主要从事老年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危急重症的预防、诊断、治疗和科研教学工作。近年来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归国基金、首都发展基金、北京自然科学基金等研究项目。承担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接收来自不同地区的访问学者,为基层医院培养了多位专业技术人才。
十一、泌尿外科
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于1946年建立专业,1978年建所。拥有吴阶平、郭应禄两位院士。数十年来,在医、教、研各方面都取得突出成绩。率先在国内开展多种新技术、微创技术,年门诊量15万、手术量7000台,诊治大量复杂病例及疑难病例。注重教学培训,培养各地学科带头人逾千、专科人才逾万。近年来牵头多中心临床研究78项,获各级科研基金项目200余项,发表论文1600多篇,获得各级成果70项。
现为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卫计委临床重点学科和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010年起,本学科在复旦大学发布的《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连续11年位列本专科首位。
十二、内镜中心
内镜中心成立于2012年10月,是北大医院的新兴科室,由原外科胃镜室、内科胃镜室及外科胆道镜室三个亚单位构成,建立成为一个统一的消化内镜工作平台,开展各种规范化的内镜诊断及微创治疗。2017年元月北大医院内镜中心被评为中国内镜学院全国培训基地。
内镜中心总面积约800平米,其中胃肠镜诊查室10间,ERCP室1间,胆道镜室1间。内镜中心目前拥有国内外知名内镜专家团队和专业的内镜护理团队,包括专职医师14人,兼职医师20人,内镜护士17人,承担着每年约32000人次的门诊及住院患者的内镜诊疗工作。内镜中心目前拥有最新型电子胃镜,高清电子放大胃镜,电子结肠镜,高清电子放大结肠镜,电子十二指肠镜及胆道镜,电子超声内镜,小肠镜,胶囊内镜及高频电刀、数字胃肠机等多种诊断及治疗设备。
近年来,随着内镜设备及技术的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多的消化系统疾病可以通过内镜进行早期诊断及微创治疗。目前内镜中心已经成熟开展胃镜、结肠镜、超声内镜、胶囊内镜、小肠镜、息肉切除术、超声内镜引导下穿刺活检(EUS-FNA),早期食管癌,早期胃癌,早期结肠癌内镜粘膜切除术(EMR及ESD),内镜胃造瘘,消化道狭窄扩张,支架置入,胰胆疾病的内镜治疗(胆道镜及ERCP)等内镜诊断及治疗技术。以上技术均居国内领先地位,随着内镜诊疗技术高速迅猛的发展,我们将开展更多的内镜诊疗工作,为广大的患者服务。
十三、普通外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普通外科伴随着医院的创建而成立,现在拥有外1、外2、外3、外4病房、门诊、外科胆道镜室、外科内镜室等亚单位,总床位数将近180张。其中外1、外2为肝胆胰病房,外3为胃肠病房,外4为乳腺病房。另外还承担着大量门诊、急诊病人诊治工作。
普通外科的手术包括:
1、肝脏外科:各种开放和腹腔镜肝叶切除术,肝癌的手术治疗及综合治疗。
2、胆道外科:复杂的肝胆管结石治疗及肝门部胆管癌的切除,腹腔镜手术、胆道镜取石及碎石术;ERCP新技术。
3、门脉高压症:各种门脉高压症的断流和分流手术。
4、胰腺外科:胰腺癌及胰岛细胞瘤及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
5、胃肠道外科:高位肠瘘的治疗,胃肠道肿瘤的手术及综合治疗,腔镜下胃肠道肿瘤手术切除术。
6、乳腺外科:乳腺癌检测及综合治疗。
7、甲状腺外科:甲亢的外科治疗,甲状腺癌及甲瘤的手术治疗。
十四、神经内科
神经内科是北京市临床重点专科,是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神经内科专业基地。科室亚专业设置齐全,包括脑血管病、神经肌肉病、癫痫、神经免疫、神经遗传代谢病、帕金森病、痴呆、眩晕等。临床实验室配备完善,包括血管超声,神经电生理室、神经肌肉病理室、神经免疫室、神经心理室、分子遗传实验室等。2012年获批神经系统小血管病探索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016年获批为国家神经肌肉病诊治规范培训中心。目前科室拥有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5人,每年发表SCI和中文核心期刊文章数十篇,每年接收来自全国各地的进修医师数十名及访问学者数名。科室教学底蕴丰厚,研究氛围浓郁。在脑血管病病因、神经肌肉病、线粒体病、神经免疫和癫痫等研究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并在国内外相关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十五、神经外科简介
北大医院神经外科,是新中国神经外科的重要发祥地之一。1954年,中央卫生部邀请苏联专家阿鲁秋诺夫和赵以成教授主持,委托北医主办中国神经外科医生培训班,在北大医院老石头楼内完成了北京地区第一例神经外科手术。70年代末,北大医院重新筹建神经外科,。1985年聘请王象昌教授担任科主任,后续霍惟扬教授接任主任,科室先后派遣10余人赴美国、德国、日本等国进修学习,紧跟国际前沿,不断开展新业务。
进入21世纪,在鲍圣德教授、李良教授的领导下,北大医院神经外科守正创新、开拓进取,形成了团结、和谐,严谨、求实的科室文化。不断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成为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神经外科中心。
目前科室共有医生CT、术中导航,ROSA机器人等先进设备。科室承担北京大学医学部本科生、研究生的培养任务,并培养大批进修医生及国内外访问学者。近十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等多项课题,累计发表50余篇,国内核心期刊百余篇,编写著作译著十余部。
在北大医院使命担当的文化氛围熏陶下,神经外科医护团队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在抗击新冠疫情、玉樹抗震救灾、援藏、援疆等历次国家任务面前,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圆满完成国家及医院交给的各项救助任务。
依托北大医院各学科强大的综合实力,科室开展各类颅脑肿瘤的诊治工作,尤其针对颅内外沟通肿瘤、VHL等疾病组建了MDT团队,形成了鲜明特色,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申请课题多项并获得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奖。
科室以脑血管病的综合治疗为特色,每年完成脑动脉瘤开颅夹闭及介入治疗、颅内外血管支架及搭桥等各类脑血管病手术500余例,培养同时具备血管内介入和开放手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定期举办学习班,及各类学术活动,为国内外多家单位培养脑血管病骨干医师。
开展各类椎管内肿瘤、先天畸形、脊髓血管病、脊柱退行性变的治疗。已治疗来自国家民政部“明天计划”及福利机构的神经管畸形患儿千余例,得到社会各界好评。
全面开展周围神经肿瘤及卡压等疾病的外科治疗,在国内率先开展内镜周围神经减压治疗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症,具有效果好、创伤小的特点。李良主任牵头组建了国内第一个周围神经学组,带动北京周边地区周围神经学科的发展。
开展显微镜及内镜MVD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等疾病。开展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等疾病,与神经内科、康复科组成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MDT团队,给患者提供全程、精细的医疗服务。开展Rosa机器人辅助下立体定向活检及癫痫的外科治疗。
1992年率先在国内开展内镜颅内血肿清除术,并举办内镜学习班。目前全面开展内镜颅底外科、内镜脑室疾病、内镜周围神经、内镜血肿清除等工作。
此外,科室常规诊治颅脑外伤、颅内感染疾病、先天畸形、新生儿脑积水等疾病。实现神经外科疾病的全方位、无死角覆盖。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将我们带入了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北大医院将在发展中心院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密云院区、城南院区,打造北大医院医学中轴线。神经外科将不忘初心,一如既往地专注于教书育人、治病救人,进一步扩大规模、细分专业、打造优势学科,在神经外科各领域精工匠心、精耕细作,为神经外科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十六、心外科
心外科是我院重点发展的科室之一,近年来开展了大量的新手术、新技术、新疗法,医疗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冠心病的外科治疗是我科的特色,在国内为领先水平。我们常规开展了冠脉搭桥术,包括停跳/不停跳的冠脉搭桥手术、搭桥+心梗并发症手术、微创/小切口搭桥等等,手术安全性高,患者的近、远期疗效满意。重症患者如合并肾功能不全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的冠心病患者行搭桥手术也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多种移植桥材料都得到广泛的临床应用。
大血管疾病方面,常规开展升主动脉瘤Bentall手术,孙氏、象鼻手术;降主动脉带膜支架植入术、腹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手术;外周动静脉血管手术及下腔静脉取栓术等;急、慢性肺栓塞、肺动脉高压,肺栓塞取栓术。
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四联症、三联症、主动脉狭窄、Ebstein畸形矫正手术,主动脉窦瘤破裂修补术等等。
瓣膜病外科治疗是我科常规手术,手术疗效显著,安全性极高。包括单个或多个瓣膜成形及置换手术和房颤射频消融手术的治疗成功率高。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已成为重症病人的常规治疗,为危重症心脏病患者的康复带来了福音。同时我科还开展了长时间心室辅助,以及体外膜肺氧合等新技术,治疗严重呼吸循环衰竭患者。
近年来,微创/小切口/腔镜/融合/杂交技术手术得到了普遍开展和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院领导和兄弟科室的大力协助下,心外科“绿色通道”已经开通运行,效果显著。我科和兄弟科室共同开展的多科室合作(MDT)手术为多重合并症的患者提高了手术治愈率和成功率。
十七、眼科
眼科具有百年历史,人才辈出,这里涌现出的一大批著名的眼科专家教授,为中国眼科事业做出了开创性的重要贡献。如今,我科的多位专家在国内重要学术团体担任重要职务。我科与美国哈佛医学院、密歇根大学医学院等世界著名眼科学术机构均有合作交流。我科专业设置齐全、病种丰富,各类眼病诊疗水平均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师资团队教学经验丰富,理论及技能操作培训并重。我科将以勤责的态度、一流的标准、丰富的经验,严谨治学,培养更多更好的眼科学人才。欢迎广大医师选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眼科。
十八、药学部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药学部是国家一流的医院药学临床、教学、科学研究基地。
对标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密歇根大学附属医学中心等国际领先的药师团队,现已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的临床药师人才队伍,配备37名专职临床药师,床位数与临床药师配比已达到100:2.47。创新“1/5/9”药师工作模式,已建设心脑血管药物、抗肿瘤药物、抗菌药物、儿童用药(含罕见病用药)、老年人用药等重点学科方向,每年为5000名以上患者提供高质量的专科药物咨询。此外,在精准医疗科研平台的支撑下,开展基因导向个体化药物治疗,年会诊量200余人次。目前已建成合理用药全面质控、慢病管理个体化服务、临床药学实践和临床药理研究紧密结合的临床药学服务体系,2013年获国家临床药学重点专科建设单位。
科研方面,学科建设了国内一流的临床药理、临床药学研究平台,在新药研发的临床评价、药品审评审批和上市后的临床应用管理等多个环节开展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年获批北京市研究型病房建设单位。建设完善重大新药创制持续支持的心脑血管创新药早期临床评价平台,创新新药早期临床评价体系,有力推动国内创新药和仿制药上市转化进程。近5年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以及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等共计18项课题,获得资金资助达1.1亿元。近5年在JAMA、JAMA Oncology、Pharmacology&Therapeutic、Hypertension、Stroke、BJCP等国际权威杂志发表SCI论文120余篇,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
教学方面,作为北京大学药学院药事管理和临床药学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教学基地,2017年获批教育部首批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在“立德树人为本,学术引领未来”时代命题之下,引领学生聚焦临床问题,开展临床转化研究,致力于创建具有北京大学特色与品牌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探索和创新符合专业学位特点的Pharm.D培养模式,形成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学术型研究生教育各具特色、和谐共生、共同发展的学术环境和教学模式。2020年5月26日,培养的全国第一位Pharm.D博士研究生通过学术答辩。此外,2017年3月~5月接受尼日利亚的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学生EBUO Chiamaka Emmanuella 进行临床药学实习指导,实现“一带一路”国家的教学经验分享。崔一民教授2018年起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